今年減稅降費政策體現出明顯的精準性,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小微企業助企紓困和企業研發創新三大政策重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今年為什么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政策力度,為什么采取退稅減稅組合式政策,以及組合式政策聚焦哪些重點等問題引起社會熱議。
一、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促進經濟持續增長
政府工作報告總結2021年減稅降費工作認為,過去一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還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煤電和供熱企業實施階段性緩繳稅費,起到了優化和落實助企紓困政策,鞏固經濟恢復基礎的作用。就2022年減稅降費部署,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減稅與退稅并舉。2022年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
今年退稅減稅規模遠超市場預期,是著眼于我國經濟面臨的內外復雜多變環境而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做到“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需從全局著眼,提升政策效能。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能夠更好發揮減稅降費累積效應,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減輕市場主體負擔、穩定市場預期,轉換增長動力、培育增長動能、調動增長活力,為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有效保持良好的經濟運行狀態,促進經濟協調、穩定和可持續增長提供政策支撐。
二、聚焦三大政策重點,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減稅降費政策措施體現出明顯的精準性,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小微企業助企紓困和企業研發創新三大政策重點。
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聚焦制造業、小微企業,留抵退稅高達1.5萬億元規模。對制造業企業來說,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的優化,可以更好發揮增值稅中性作用,通過減輕企業現金流壓力來減輕市場主體負擔。2月1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今年對中小微企業新購置價值500萬元以上設備器具,折舊為3年的可一次性稅前扣除,折舊為4年、5年、10年的可減半扣除,以促進制造業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聚焦小微企業助企紓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此舉能夠減輕小微企業主體稅種負擔,使其實際稅率降至5%。此前,國家已作出部署,擴大地方“六稅兩費”減免政策適用主體范圍,由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擴大到全部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由2021年底延續至2024年底。要求各地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和宏觀調控需要,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依法出臺稅費減免等有力措施,以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經營壓力,更有利于穩定就業和民生,穩定市場預期。
聚焦鼓勵企業研發創新??萍紕撔率嵌愂占畹闹匾∠?,通過減稅激勵企業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有助于保持創新的原動力并實現創新的快速轉化。近年來,我國已先后六次出臺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不斷增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并擴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覆蓋面。今年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相當于國家對企業創新給予大規模資金支持,對企業加大研發創新,核心技術突破,產業轉型升級都具有激勵作用。
在新增減稅降費政策方面,政府工作報告除聚焦受疫情沖擊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制造業和困難行業外,政策還聚焦了社會民生服務,提出了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
三、實施組合式稅費支持,力求更加精準施策
在我國,減輕企業稅費負擔主要有兩種類型的政策措施:一種是減稅、免稅,主要通過提高增值稅起征點,降低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稅率,實施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對特定行業或企業減免稅,以及減征社會保險費等政策措施,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另一種是實施推遲繳稅,主要通過企業所得稅加速折舊,增值稅留抵退稅,允許企業延緩推遲繳稅,使企業納稅后延,以減輕企業當期納稅負擔,緩解企業現實資金壓力。
今年減稅降費政策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增加1.5萬億元增值稅留抵退稅,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為確保這項關鍵性舉措落實到位,中央財政將加大對地方財力支持,補助資金直達市縣,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資金調度。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能為企業提供現金流支持,有利于企業更新設備、擴大生產、轉型升級、促進消費投資,為我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同時,這是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分步推進增值稅留抵退稅改革,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的重要舉措。
作者: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 胡怡建
文章來源:中國稅務報,國家稅務總局
來源:黃先榮微信